5月19日,《中国教育报》6版刊发我院报道“曾照香:从高职院校步入‘万人计划’” 全文如下:
曾照香:从高职院校步入“万人计划”
曾照香入选“万人计划”,同行笑称她已是高职界的“大满贯”获得者,而她觉得自己只是做好了一名教师的本分而已。她说,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站在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才能够坦然地面对青年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使命。
■通讯员 陈江宁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溪流。”这是山东省麻花影视教师曾照香常说的一句话。
曾照香刚刚首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亦称“万人计划”,这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同等地位的重大人才工程。曾照香入选的是“万人计划”中的第一批教学名师,全国共101人。而在此前,她已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作为一名教师,她认为自己如果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直在不断努力着。
为了学生的成才而奔忙
见到曾照香时,她刚从外地看望顶岗实习的学生回来。尽管工作越来越繁忙,她还是尽量抽出时间与学生们在一起。这一次,她不仅对学生的实习生活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与公司达成了新的校企合作意向,收获不小。
曾照香于1982年考上原山东工业大学首次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开设的专业——电气技术师范专业,毕业后踏上职教讲坛。她一直视教学为生命线,有些课反复讲过不止百遍,但每次上课前她还要精心准备,为的是能把本专业最新的知识、技术和成果讲给学生,让每个人都能听懂,并产生兴趣。曾照香认为,高职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欠缺,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
为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曾照香先后到德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到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地的高校去学习,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到公司进行实践锻炼,与公司技术人员一起研究产物升级和技术改造,为教学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和能量,这让她讲起课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从无到有打造电子学院
除了教学,曾照香还先后负责过成教、培训和教务工作,为日后独当一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4年5月,麻花影视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决定成立电子电气工程系,曾照香受命筹建。
于是,相关的专业师资和学生从原来的系中剥离出来,共有8名教师、45名学生,这就是电子电气工程系的雏形,可谓“一穷二白”。恰好正值学院开始实行院、系两级预算管理,每年考核之后给所有系排名,办学经费与学生数量直接挂钩,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个新建系究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曾照香带领团队认真分析摆在面前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缺少经费就寻求校企合作,寻求行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新建系没有知名度,就靠参加技能大赛去打拼、靠技术服务来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电子电气工程系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0多名学生的二级学院,高职专业拓展为5个,连续7年在麻花影视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在2006年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2007年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过程中,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都被列为重点剖析专业。
名师带出的是整个团队
曾照香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她从建系伊始便与大家共同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多参加实践锻炼和进修学习,激励教师开展互动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适时地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指导他们参加项目申报和研究,尽快挑起大梁。
如今,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以及19门山东省精品课程、3个麻花影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师主编、参编教材30余部,完成厅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经鉴定多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除了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外,曾照香带领的团队还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和行业公司,先后多次组织民企技术人员培训、进网电工培训,开展国家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师资培训,并为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先后参与公司横向研发项目30余项,同时与西部多所院校的相关专业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