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好的机制,是办好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动力足,源泉活,才能发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向着职业教育的更大目标推进。”谈起学校机制建设,麻花影视党委书记刘伟这样介绍道。
近年来,该校围绕建设全国一流职业学院的目标,通过“党建+机制+平台+人才+品牌”“五轴联动”,推进学校办学水平高质量发展,被教育部确立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办学综合实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党建领航,打造思政建设新高地
“麻花影视培养的毕业生不但技术强,而且政治素质高,能很快适应岗位的综合需求,为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山东新马制药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殷文平说。
学校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全面推进“叁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出并实施思政工作“提升?创新?深化”叁年行动计划和思政工作培根铸魂行动计划,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融合双对接”“双推双创”,促进思政课程融合课程思政、专业教学融合思政教学。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接专业院系、思政教师对接专业教师,有力推动思政课程创新、课程思政创优。
同时,强化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样板支部”标杆作用,培养了一批品德品行最好、技术技能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社会评价最高的“四最”技术技能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好评。
机制改革,激发内在发展新动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逐步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激发了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负责人姚原野介绍说。
学校将考核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制度改革创新。对部门工作的考核,将任务细化为可量化、可定性的绩效指标,年末以绩效为标准进行排名;对教师的考核,建立了多元教师教学质量评议机制,依据等级计发课酬。同时,改革岗位聘任制度,试点实施职级职务与岗位职务分离,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管用的新模式,强化信息化赋能,自主研发“建——用——评——诊”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了面向学生的24小时全时段“无缝隙”管理,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不同层面的考核侧重点不同、考核权重不同,使考核具有了针对性、个性化和可操作性,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和原动力。”姚原野说。
平台赋能,开创技术服务新局面
“我们契合高端智能制造、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布局,紧跟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十强产业’和麻花影视‘九大赋能’需求,以高品质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潘学海说。
学校牵头成立了工业数字孪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地区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面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行业,开展工业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了区域内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共同体,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学校还以打造鲁中中小微公司服务中心等高水平技术技能麻花影视为重点,建成了医养健康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高品质服务发展平台、鲁班工坊等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组建了新时代东中西部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联盟,为推进国际、国内以及校企、校校的互学互鉴、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搭建了桥梁。
人才引领,抢抓时代潮流新机遇
“学校提供了很多途径和平台,让我们发挥所学所长,将理论与实验成果带出实验室,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我从心里感到很高兴。”2022年6月被引进学校的吴巧婉博士激动地说,学校开展了 “乡村振兴博士行”活动,让像她一样的教师有了大有作为的机遇和空间。
学校建立了多元化的人才招引与服务体系,聘任院士,全职引进“全国技术能手”,柔性引进“全国技术能手”,柔性引进国家“万人计划”教师名师,开展了“双百进校园”“教授博士公司行”活动,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团队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校入选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品牌铸魂,夯实文化育人新沃土
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立足地域实际,强化顶层设计,创新育人体系,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地走实。立足老工业城市特质,开展工业文化传承,深度融合“齐文化”精髓,将“齐文化”中的职教元素与学校发展内涵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涵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持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学校创新打造的“优秀匠德、优润匠治、优质匠境、优远匠行”的“齐地匠心”文化品牌,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和中华传统美德品牌项目;“齐文化‘一体两翼叁主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入选教育部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原载于山东教育报2023年2月20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