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东,男,1972出生,现任麻花影视艺术设计系综合办公室主任,2017年6月,被选派到博山区博山镇井峪村担任第一书记。
十九大党中央确定的攻坚脱贫,让贫困偏远的乡村首先脱贫致富,着力从高校等选派了骨干结对贫困乡村,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孙晓东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组织与他谈话后,他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他明白从学院相对单一的环境,到完全陌生的偏僻乡村,从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到践行新时代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农村,组织的信任,学院对个人的期望,孙晓东明白这是一种时代的担当,也是个人的幸运和机遇。
履职尽责,从老师到村书记
从高等院校到偏僻的乡村,从老师到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工作身份的极大转变,由城市到乡村,由面对学生到面对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村民,两年的包帮工作,孙晓东清楚工作的难度。
孙晓东(左一)
然而凭借多年来的经验,孙晓东清楚,要想做好村里的包帮工作,关键在于村民的支持,要做到“诚”。他深知,村里多数人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明白种庄稼长庄稼的道理,“地”欺不得,人欺不得,莫不在于一个“诚”字,要真诚地对待每户村民,诚心诚意地做好驻村书记。一开始驻村的时候,每到傍晚,孙晓东就拿着蒲扇来到村里的胡同,和在外纳凉的村民攀谈,在拉家常的过程中逐渐和群众拉近了距离,让群众感觉第一书记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就在身边。谈到村里的发展,群众也是七嘴八舌倒苦水,把第一书记当成了贴心人。
要想尽快融入村民,有效开展工作,还要一个“真”字,要让村民觉得是真心实意来帮他们的,不是做样子的,为此,他给自己立规矩,严格遵守“十不准”等纪律要求,自觉落实“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要求。为了尽量少给村里增加额外负担,从家里带来了液化气、炉灶、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面等是炊事及生活用品,坚持自己开灶做饭,扎扎实实的融入村居生活。村委大院的门卫王大娘,丈夫在外务工,中午带饭在厂子里吃,她自己总是把午饭随便凑合一点,从来不做菜,孙晓东了解到以后主动提出和她“搭伙”,中午王大娘负责摘菜洗菜,孙晓东负责烹饪,然后一人一半分开午餐,村里的饮食习惯偏咸,这是导致高血压等疾病的罪魁祸首,每次做菜,都是尽量的少放盐,通过这个搭伙的午餐,逐渐改变了王大娘的饮食习惯。从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把健康饮食的习惯和理念影响群众,改变群众。
门卫王大娘逢人就说:是孙书记跟我说了很多养生保健的知识,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孙书记为人和善,平易近人,有什么困难找他没错。
就这样,孙晓东从老师到村书记进行了角色的完美转变。
深入走访,解决实际困难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两年的任职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村民做更多的事,是孙晓东最想做的。他为了更好开展工作,驻村后他在心里打好了“谱”。为了尽快了解村民的状况,他卷铺盖一个人住进了村委,乡村的夜似乎特别长,冬天似乎也特别冷,而夏天的蚊虫似乎也特别多,然而他没有任何怨言。利用早晚的时间,等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村后,他就开始走街串户地访问村民,家长里短地了解村民生活情况。
孙晓东(右一)
在走访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村里的贫困户王长杰的女儿王俊茹刚上初中一年级,这孩子6岁那年,他的父亲意外致伤高位截瘫,家中的顶梁柱塌了,家里不但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有她父亲高昂的治疗费用很快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日常生活都是靠妈妈打零工赚点苦力钱维持家用,生活陷入困境。
有一次,孙晓东到王长杰家里调查走访,时间接近傍晚,王长杰的女儿正在炭火上炒菜,孙晓东走上前一看,锅里只是清水煮白菜,那一刻眼泪差点掉下来,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没有营养怎么保证正常的学习啊?于是,他再次去时便带了炸好的淞肉和豆腐,嘱咐王长杰和孩子做菜的时候加上一些,让她的母亲注意再穷也要保证孩子的营养,特别是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更不能缺了营养。看到王长杰孩子的书桌比较杂乱,孙晓东帮忙进行了整理,并跟孩子说,一定要学会整理卫生、保持桌面的干净清爽,这既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看到王长杰家里的灯泡瓦数才有40瓦,加上在房间里的炉火把墙壁熏黄了,王长杰的孩子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很容易造成近视不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于是,自己从城里买来了节能高效的尝贰顿灯管,房间瞬间明亮了很多,大大改善了王俊茹的学习环境。孙晓东就是从这些点滴的小事做起,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家庭中,不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他在与孩子的谈心中得知王俊茹的学习在级部名列前茅,但是最近英语出现了偏科,成绩有下滑的趋势,她非常需要一本《英汉大辞典》,但是她根本买不起。当时已经接近春节了,孙晓东还得知王俊茹每年能穿件新衣服过年也成了一种奢望。于是,孙晓东联系团市委开展了“共青团携手第一书记‘点亮微心愿’”活动,他把王俊茹的小心愿及时上报团市委,王俊茹的这个“微心愿”触动了淄博美度轻工制品有限公司王纪刚先生,他认领了王俊茹的“微心愿”后,根据王俊茹的身高和鞋码等数据,精心挑选购买了上衣、裤子、运动鞋,还为孩子准备了《英汉大词典》《简爱》等十几本工具书和课外读物,在驻村第一书记孙晓东的陪同下,一起把这份浓浓的爱送到孩子的手中。同时,孙晓东还发动自己的同事、朋友对他家进行帮扶,大家送来了油米面等生活物资,还给孩子送来了书包、课外读物的学习用品。这个春节是王俊茹在父亲病后第一次穿着新衣服过年,春节那天,王俊茹还特意让妈妈拍了一张穿着新衣服的照片发给孙晓东,说是衣服、鞋子穿着非常合适,特别感谢孙书记的帮助。看着照片、听着感谢的话,孙晓东欣慰的笑了。
孙晓东还与张店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公司反复探讨共同商定了王长杰家院内的无障碍改造方案,并在国庆节前完成了院内的台阶、道路的无障碍改造,极大地方便了王长杰的生活。
多法并施,努力脱虚向实
孙晓东经过多次的走访调研,逐渐摸清了村情民意,自己原来工作上模糊的目标逐渐清晰,他清楚的知道要想真正的让村里脱贫,必须要向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惠民生的大方向上靠拢,目前,抓党建是首要任务。
孙晓东认为,“实”首先要让党员名副其实,让党员时刻牢记身份,发挥带头作用。
村里的党员虽然不多,却很复杂,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党员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久而久之党员的身份淡化。孙晓东按照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抓思想建设不放松,从增强党员荣誉感入手,以落实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积极组织村里的全体党员及群众代表收听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和习总书记所做的大会报告,并开展好讨论与学习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他还建立了村党支部的微信群,针对在外务工而不能回村参加学习的党员,通过微信群拉近距离,让每名党员“回家”、找到组织,并通过微信群加强党员的远程学习教育,解决了农村外出党员不能按时参加党内组织生活的弊端,强化了党员的定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整修后的党员活动室
孙晓东非常重视加强活动阵地的建设,他与村党支部书记一起对村委大院和党员活动室进行了整修,原来墙面的展板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展板,内容已经过时,展板工艺粗糙,不能适应新时代党建要求,于是,孙晓东根据十九大以后新党章及党员活动室的建设要求,对墙面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完成后更加突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突出党员承诺、突出“四议两公开”等新时代叁农主题。他还用留存党费购置安装了党员影像教育设施,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让全村党员和群众有了更好的学习教育场所,加强了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了全村群众的心声。
其次,孙晓东认为“实”就是要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孙晓东驻村后,先后邀请了原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市政协副主席陈传玉、淄博苏氏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付标、淄博金狮王陶瓷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宋道刚、淄博奇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等政府与公司人士到井峪村实地勘察,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出谋划策。还帮助有需要的村民进一步了解低保政策,协调、帮助区直部门入村入户走访调研、扶贫等工作,同时,还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物资,多次看望村内贫困户和老党员。
经过多次入户走访和调查,孙晓东协助村两委对全村27户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经测算其中的18户的收入已经高于贫困标准线,达到了脱贫的标准,对未达到脱贫标准的9户,孙晓东制定了详细的脱贫帮扶措施和项目,在孙晓东不断得努力下,通过享受低保、孝善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分红等措施的实施,今年将确保这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新装的路灯
夜晚,看着村里稀疏昏暗的路灯,孙晓东萌生了为村里加密提升改造路灯照明的想法。于是他在学院党委会上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学院党委张爱民书记等院领导的赞同与大力支持,并拨付专款10万元进行对口援建。5月开始,经过近两个月的施工建设,53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井峪村的大街小巷,原来一到天黑就特别冷清的山村现在热闹了起来,村民们茶余饭后在明亮的路灯下聊天打牌、消暑纳凉,路灯的改造切实解决了群众所愿所需的民生问题,显着增加了村民们的幸福感,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添上了浓浓的一笔。井峪村原有的照明作为备用继续保留着,此项工程的竣工,可每年为村集体节约电费1万余元。学院党委书记张爱民曾亲自到村里进行调研,听取孙晓东的汇报,张书记特别嘱咐孙晓东务必要全力做好帮扶工作,遇到困难要及时向学院党委汇报,学院会大力支持,学院领导的支持为孙晓东下一步更好的做好帮扶工作铺平了道路。
聚心聚力,努力打造文化品牌
孙晓东熟知十九大以来的新要求,不仅要使农村脱贫,还要打造乡村品牌,文化自信尤为重要,让村民为居住的地方自豪和骄傲,激发村民建立新乡村的热情。于是,他积极争取学院支持,开展文化帮扶进乡村。
孙晓东积极协调,学院捐赠了办公电脑2台,打印复印一体机1台,文件橱、文件盒等设备设施及用品若干。孙晓东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培训教义、自己培训村代办人员对办公设施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村办公条件得到显着的改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村里的文体大院建好以后,孙晓东结合自己的艺术设计专业特长,对院内和室内的氛围营造进行了初步规划和设计。很快,这里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最爱去的地方,大家在这里下棋、打扑克、阅读各类书籍,大妈大嫂们在音乐活动室扭起了秧歌、跳起了舞,村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整个山村处处充满了活力。学院还拨付专款1万元用于文化大院的美化工作,孙晓东便邀请学院艺术设计系暑期文化科技卫生“叁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的15名同学,在7月6日至11日期间,深入井峪村开展文化扶贫墙绘实践活动。同学们顶着炎热、冒着酷暑,一幅幅图画跃然墙,给原本灰土的墙面穿上了美丽的衣裳。本次墙绘是以孝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麻花影视的志愿者们用笔尖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用画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助力帮扶村美丽乡村建设。
文化大院的墙绘
孙晓东清楚的知道,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的建设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于是他积极申请了“美丽井峪村”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平台,来加强信息沟通渠道。这个微信公众号集基层党建、村级事务公开、美丽乡村建设、农产物展示销售等版块于一体,经过初步运行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这个微信公众号不但成为党员教育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村级事务和美丽乡村宣传的重要窗口和井峪村杂粮销售的重要平台。
草柳编培训现场
目前在孙晓东书记心里又装上了一件大事,就是为了助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他与博兴县工艺美术协会的多次协商,并在5月10日邀请了博兴县工艺美术协会焦提臣会长一行到博山镇考察草柳编产业扶贫项目的落地工作,同时考察了井峪村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并与博山镇党政领导进行了座谈,初步确定了项目落地方案。后期又与博兴县工艺美术协会多次协商,制定了博山镇草柳编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草案),并向学院领导和博山镇党委做了详细汇报,领导非常重视,学院领导拨专款用于教学经费,博山镇安排扶贫办跟进项目。目前正是玉米成熟秋收时节,村两委已经将本村贫困户全部纳入此项目的参与人员中。9月17日,孙晓东聘请了博兴县工艺美术协会的技师到村里现场传授编制技艺,首期培训了30余名村民,通过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制技能,目前可以编制蒲团和墩子两个产物。此项目落地后能显着增加井峪村贫困户的收入,从而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草柳编的持续培训和产物的销售是孙晓东书记在全力以赴去做的,目前他已受博山镇党委书记委托,下一步将把这个项目在全镇推广。
孙晓东驻村虽然才短短的一年时间,但经常听他口头挂着“俺村多少人、俺村多少地,俺村…”这个“学院派”的第一书记已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村里人。在他的心里,井峪村已经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村里的老百姓也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一员,他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这是大家由衷地接纳和信任。孙晓东说:“一直在学院里工作,没想到基层有那么多的困难,既然组织上派我到井峪村担任这个第一书记,我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在扶贫的道路上,孙晓东信心满满。
编辑记者:牟秀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