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影视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建设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十叁五”成就巡礼栏目报道了我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与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麻花影视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集智能制造生产系统研发、设计与实施以及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型公司。2019年学校与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校企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借鉴德国相关专业建设标准,引入德国莱茵科斯特、比勒菲尔德大学、西门子、厂础笔等知名公司,以中德国际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为特色,围绕智能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专业建设、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智能制造产业服务等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公司发展需求,全力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探索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项目列入当年十大重点建设任务、2020年学院“双高”计划重点建设项目。
高起点顶层设计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以“双高计划”建设和“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为契机,计划用3年时间,以机械、机电、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群为核心,以跨学科、贯通式、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引进德国智能制造类专业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职业认证体系、职业教育公司、科研院所等高端教育资源,推动德国智能制造类专业“双元制”先进标准在中国本土化,打造集教育教学、实训实践、国际职业认证、师资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七大功能于一身的产学研训创综合体,建成“平台+学院+服务机构+公司”的智能制造领域产教融合发展新生态,打造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山东样板”,服务山东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八大建设内容
一、探索智能制造类专业中国特色“双元制”培养模式。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标准,加强职业教育领域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和项目引导式教学方法,创新“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标准,为所需领域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二、构建智能制造类专业贯通培养课程体系。依托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通过本科引领高职、高职带动中职,以智能制造领域职业行动能力的双元培养作为贯通主线,以中、高、本互动互促为基本运行模式,打造高素质“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不同层次人才的一体化培养体系。
叁、培育智能制造类专业国际化高水平“双师”队伍。聘请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担任教授,引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专业群开展双元育人。组织教师赴莱茵科斯特慕尼黑师资培训中心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和培训,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骨干教师队伍,并与德国莱茵科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支撑高职教育高层次办学所需的教师队伍。
四、打造高水平智能制造类专业育训结合基地。建设数字化工厂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国际培训基地、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和中德国际教育合作示范基地。
五、提升智能制造类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高水平产业研究院,聚焦行业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指导专业群建设发展,提升配套供给服务能力。推进平台育人,培养服务“双高端”人才,构建契合“双高端”人才需求的平台育人路径、标准和体系,着力补足与材料设备上游产业链、生产制造中游产业链、应用维护下游产业链环环相扣的人才链环节。
六、示范引领东中西联盟内智能制造类专业发展。搭建东中西部高职学校互学互鉴、互联互通平台,主动提供高职教育专业(群)、课程教学标准以及优质教学资源。
七、输出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成功做法,打造“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样板,创新境外输出职业教育新模式,形成并推广“双元制”“淄博经验”,为国内高职院校境外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实现中国职教品牌向其他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和应用。
八、建立智能制造类专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政校行企多方人员成立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运营委员会,并设领导小组,建立校企多方资源共同投入、多主体合作办学机制。完善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目标链”“标准链”,打造自主化、常态化、动态化质量保证与绩效考核为一体的国家双高校专业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新样板”。
作 者:李宗木
责任编辑: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