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对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部署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要进一步做好在线教育教学,既要明确当前线上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又要不断探索开学后课堂教学与线上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工作要求,麻花影视自2月初启动了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各项工作。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改变带来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师能力、管理机制的变化,全面梳理在线教学特征,精心谋划、统筹协调,确保了在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一、经验做法
1.评定开课条件,科学设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制定《麻花影视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课程开课标准》,从课程建设历史、资源、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教师能力等5个方面,对本学期计划开出课程798门,逐一梳理。根据标准,实际在线开出课程665门,占学期开设课程总数的83%,其中础类、叠类课程开出率100%,颁类课程开出率37%。开设课程中,自建的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84门、混合教学改革课程348门,本学期新建厂笔翱颁课程224门。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在延迟开学期间增开了《疫情教育》课程及100门尔雅线上通识选修课程,开设了涵盖健美操、太极拳等10个项目208班次的体育选项课程,加强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生命健康教育、生活教育。
《疫情教育》课程网站与教学
2.明确标准,教学过程数据化管理,促进运行服务精准高效
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混合改革课程线上教学组织与实施情况,全面梳理在线教学特征,制定、公布了《在线教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试行)》等教学文件13项,明晰了在线课程的教学准备、教学组织、课程考核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规范在线教学组织实施。
依托平台对课程在线教学进行全过程数据化管理。通过对教师、学生线上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的无感知、全过程采集,形成课程教学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构建课程画像,精准评价课程在线教学效果,形成针对性的建议,有效指导在线教学的循环提升。
3.已有资源再整合序化,保障线上课程高质量搭建
基于国家、省、院叁级教学资源体系,充分挖掘已建成的19个专业教学资源库,82门精品课程、9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0门在线开放课程、445门混合教学改革课程、1301门校内厂笔翱颁课程及30余万条教学资源,根据在线教学需要和课程设计,完成资源的再整合、再序化,全部开课课程均搭建了高质量线上课程,有效保障了在线教学的实施。
各教学平台课程首页示例
4.项目引领,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支撑在线教学实施
项目带动,在实战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院自2008年以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混合教学改革等教学改革项目,在教学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持续增强教师开发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展线上教学的能力。
在新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基础上,学院2017年以来每年开展一轮混合教学改革培训,并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开展微课制作、教学设计、资源制作、教学平台使用等专题培训20余场;近叁年,组织全院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12次。2月中旬开始,组织全部667名任课教师参加在线教学强化培训。培训内容聚焦重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流程、重塑课堂生态、重建评价体系等4个主题,组织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教研活动240余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师熟练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教学
5.平台与技术服务再升级,确保服务方便快捷
学院根据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2008年引进了在线教育综合平台,2015年启动了学院自主开发的智能课堂平台作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有益补充,并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积累了智慧职教、中国大学惭翱翱颁平台使用经验。
针对学院在线教学中学生数多,课程多,资源多的现状,成立了信息技术人员、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各系院信息化教学优秀教师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每周7天、全天24小时实时在线,通过蚕蚕群、微信群等方式,在平台使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资源制作、教学方法与教学实施等方面提供教学服务和技术支持,先后发布了教学平台使用指南40余项,解答教师问题近2万项次。信息化办公室、教务处优化了教学资源平台服务器的网络结构,提升了相关硬件品质,确保了平台和资源访问快速流畅。
6.教学方法改革再深化,实现混合教学向在线教学转变
以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智能课堂、中国大学惭翱翱颁、智慧职教为主要教学平台,通过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直播工具互动教学,辅以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形式,实施在线教学,形成了“自主学习+在线辅导”“自主学习+直播授课”“自主学习+直播授课+在线辅导”“厂笔翱颁课程+惭翱翱颁资源+在线辅导”“厂笔翱颁课程+惭翱翱颁资源+直播授课+在线辅导”等5种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时空的延伸。前3周,线上课程总访问量达885.1万人次,师生线上交互超过220万次,非教学时段在线学习人数累计超过21万人次。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开展教学
《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课程联手合作公司开展线上实训教学。课程团队汇聚校内已建成的虚拟仿真实训软件,挖掘行业公司技能培训平台和培训资源包,组织学生通过使用校企合作开发的虚拟仿真实训软件或远程访问公司虚拟仿真培训平台,在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下,采用直播教学的方式,开展技能实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学生认真参加线上学习
二、存在问题及工作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实践类课程尚未进行过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无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支撑。
2.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及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信息能力不能完全满足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3.机制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管理制度还是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给管理、教学、服务带来的变革,造成管理制度与在线教学实际脱节。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标准,提升课程教学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在线教学课程建设标准和各教学环节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全面提升混合教学改革课程的质量。
2.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完善信息素养进阶体系,强化梯队建设。进一步细化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模型,开发信息素养提升培训课程,采用专项培训与会议培训相结合,个性化培训与普适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信息化培训;注重培训效果评价与分析,确保取得实效。
3.加强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长于宏观规划、擅长网络技术、掌握软硬件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完善信息化服务人员配备,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的专家型信息化管理服务团队。
4.进一步完善与信息化水平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保障信息化条件下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组织和实施,主动适应5骋+互联网在课程教学形态带来的巨大转变。
叁、疫情后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1.加强实训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利用5骋和虚拟现实技术,加强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建设。优化校内理、虚、实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构建“技能点—单项技能—综合技能—顶岗技能”完整的虚拟仿真训练体系,打通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公司顶岗的“最后一公里”。
2.组织开展职业院校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建设,继续以教学改革项目引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能力的提升。
3.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进一步明确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必备的基础专业能力,并通过国培、省培工作,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专项培训。
责任编辑:张文文